为什么要把哪吒票房顶到世界第一?有网友呼吁抵制绑架式刷票!

2025-08-26 19:18:58

有人认为支持国产电影等同于文化自信的表现,甚至是对国家的一种支持。

这种观点一半对,一半偏激。

没错,《哪吒》的成功确实让更多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潜力,让中国故事通过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叙事走向更多观众。

但如果将电影票房与爱国情怀绑定,甚至暗示不看《哪吒》就是不爱国,那未免有些本末倒置。

文化输出的前提是文化自信,而文化自信来源于作品的质量,而非观众的数量。

爱国不是喊口号,更不是用消费行为去绑架他人情绪,而是通过行动去传递对文化和创作者的尊重。

再来看-自娱自乐-的说法,背后其实是对国产电影能否走向国际的质疑。

有人认为《哪吒》的票房虽高,但国际市场对其反响一般,难以与好莱坞动画相比。

这种观点中不乏酸涩,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。

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,票房更多依赖于本土观众。

将这一点作为批评的理由,无疑有失公允。

任何文化的输出和接受都需要时间,好莱坞几十年的积累才有今天的全球影响力。

中国电影要走出去,靠的不是一部作品的票房,而是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和文化表达。

我们需要的是耐心,而不是急于求成或妄自菲薄。

更值得思考的是,这场关于票房的争论背后,藏着怎样的社会心态?有人对国产电影的崛起感到欣喜,有人却对其高票房持怀疑态度,甚至上升到对整个市场规则的不信任。

这种分裂的情绪,其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对商业规则、文化认同和集体意识的复杂态度。

一方面,我们希望国产电影能崛起,能讲好中国故事,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掌声;另一方面,我们又对这种崛起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警惕,生怕-被忽悠-或-被代表-。

这种矛盾心态,需要更多的沟通与理解,而不是站在情绪的对立面上互相指责。

从商业角度看,《哪吒》的成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,观众用票房表达了对国产动画的支持。

从文化角度看,它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,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的尝试。

从社会角度看,它则是一面镜子,折射出我们对商业规则、文化输出和集体情绪的多重思考。

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,是否认同它的票房数字,它都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,将国产动画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
电影的本质是娱乐,是讲故事。

票房的高低背后,是观众对一个故事的认同和共鸣,而不是一场需要争论输赢的比赛。

《哪吒》告诉我们的,不仅是一个少年逆天改命的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中国电影如何在质疑声中崛起的现实寓言。

与其纠结于票房的真假或者国际认可的程度,不如静下心来,好好欣赏那句-我命由我不由天-背后,国产动画电影人用心讲述的中国故事。

,不妨问问自己,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成功的国产电影抱有那么多警惕?是对商业规则的不信任,还是对文化输出的焦虑?或许我们需要的,是一种更宽容、更自信的心态,去看待国产电影的每一次尝试和突破。

毕竟,每一张电影票背后,都是观众对电影人的一次信任与支持。

这份信任,是中国电影走向更远未来的基石,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